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list paperlistmore paperListPage

2025年 03期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期统计数据 简明模式 完整模式
民族学人类学研究

南岭民族走廊的历史记忆与社会变迁——评《南岭文书》

罗嫣;吴声军;

作为刚刚问世的契约文书集成,《南岭文书》为学界提供了一份丰富的民间文献资料。这套文书集成收录的文书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既保存了民族文化又可嘉惠学林,客观呈现了明清以来南岭民族走廊的社会、经济结构与变迁面貌,揭示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观历史实情,为当代多学科综合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5 年 03 期 v.38 ; 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南岭民间文书收集、整理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24AZS020);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契约文书所见明至民国南岭北麓的社会经济史研究”(21B0157)
[下载次数: 9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近四十年“广西三月三”研究的态势、转向和展望

李振鹏;姜新琪;

“三月三”是广西等南方地区的特色民族传统节日,承载着壮族人民的集体记忆与文化底蕴,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空间。近四十年来,有关“广西三月三”的研究呈现关注其起源、属性及变迁,文化要素及资源转化,文化功能与价值,传承、创新与发展策略等方面的基本态势,以及研究焦点由本体溯源转向活化利用、研究范式由事象描摹转向语境分析、研究视阈由单维剖析转向多维探究等特点。基于民族文化发展与创新的社会语境,未来理应从整体性研究、比较性研究和主体性研究等层面加快构建具备实践意义的系统性理论,助力壮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行稳致远。

2025 年 03 期 v.38 ;
[下载次数: 9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2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武陵山区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的功能类型与文化特征——基于来凤县河东村兴安片区的田野调查

全翔;龚志祥;

传统建筑是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们生产生活空间聚落的核心要素,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湖北省来凤县河东村兴安片区作为武陵山区的土家族传统村落,其建筑展示了独特的空间功能和文化特征。文章从河东村兴安片区建筑空间的整体性视角出发,将传统村落的建筑遗存、建筑仪式以及建筑营造等所蕴含的建筑文化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按照建筑空间的功能和结构将其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传统建筑空间实践中的三种文化特征,以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民居、特色产业、人居环境、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以及民族团结进步的创建提供借鉴。

2025 年 03 期 v.38 ; 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领域研究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村寨文化特征与重塑研究”(202301); 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程思政实践研究”(GXDJ2023B286);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学研究与改革一般项目“空间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专业教育教学研究”(2023JG-B08)
[下载次数: 3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广西牛娘戏的声音景观建构研究

梁芷茵;

声音景观理论指出,声音是人类感知和理解环境的重要方式。文章以声音景观理论为视角,探析广西牛娘戏的声音景观建构。研究发现,牛娘戏起源于民间信仰,其声音景观从庙宇神坛的神圣祭祀到乡镇会堂及流动戏台的世俗生活,经历了从仪式到世俗的过渡与演变。通过分析牛娘戏中的基调音、信号音及标志音,揭示声音在牛娘戏文化传承与社会认同方面的关键作用。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牛娘戏,其声音景观的建构不仅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增强了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2025 年 03 期 v.38 ;
[下载次数: 6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民族语言文化研究

闽吴客方言及北部官话“口水”本字考

刘泽民;

闽语、客家话和吴语等南方方言中的“口水”一词所含语素调查材料习惯写成“澜”,本字不明。文章结合历史文献、古文字学和上古音构拟,论证其本字即“涎”,是上古遗留层次,并指出北部官话中的“哈喇(拉)”,其本字就是“口涎”,与南方方言“澜”同源。

2025 年 03 期 v.38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楚语与中国南方语言格局形成之关系研究”(23&ZD316)
[下载次数: 4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云南弄毫壮语天保话音系及其声调变异分析

卢江南;

云南富宁县者桑乡那马村弄毫小组使用的壮语,又称thia:n33pa:u45“天保”,由近代从广西迁移来的壮族人带来,与周边壮语北部方言桂边土语有较大差异,形成了德靖土语方言岛。整理其音系发现,该壮语声调变异情况与李方桂先生1935年记录的“天保”、张均如先生记录的德保壮语不尽相同。云南弄毫壮语天保话调类发生了合并,首先是B1与B2合并,其次是D1L与D2L合并。结合前人研究,可以发现壮语德靖土语天保话声调变异情况呈现出一条清晰的时间线。

2025 年 03 期 v.38 ;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右江流域壮语高元音裂化研究”(2025Y0702); 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三交’视角下入滇壮语汉语借词研究”(2024SKY076)
[下载次数: 3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菲律宾语介词sa和nasa的认知语义比较分析

周秋玉;张会叶;

方位知觉和空间定向是语言空间认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菲律宾语介词sa和nasa的空间方位认知因人的空间定向、人体与客体物体的视角差异而不同。文章以《菲律宾语-英语词典》和《菲律宾语词典》的释义为参考,以空间方位认知视角讨论和分析sa和nasa的空间方位语义,发现sa在空间方位语义上分为五类:方位词、表位置、表归属或受益、表来源地、表时间;nasa在空间方位语义上分为两类:表位置、表存在。sa和nasa常被认为是同形字,但在认知语义上存在不同之处。在空间域上,二者的归属感、突显路径、位置表达不同;在非空间域上,二者的时间搭配、动作焦点不同。

2025 年 03 期 v.38 ; 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支持项目“多学科视角下侗台—南岛民族共同体研究”(21BYY040)
[下载次数: 1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文学艺术研究

物理·精神·社会:李约热乡土小说的三重空间

韦惠文;周丹;

李约热小说的物理空间涉及城市和乡村的对接以及野马镇的变化,呈现了独特的桂西北地域文化特征。在精神空间中,他细致描写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刻画了朴实顽强的劳动者、怀才不遇的“新生代”等人物形象。在社会空间中,他以细腻的文笔剖的人性,歌颂人性的真善美,揭示人性的丑恶,反思人性的弱点。物理、精神、社会三重空间的建构,展示了李约热乡土小说的独特性。

2025 年 03 期 v.38 ; 广西民族大学2022年度校级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广西文学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2SKQD13)
[下载次数: 5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重“听”经典:王维诗歌的声音书写

唐席艳;

近年来,人文学科研究的听觉转向为研究王维诗歌提供了新角度,从声音角度解读王维诗歌,可以了解其立体性和丰富性特征。王维诗歌蕴含丰富的自然音景和人文音景,通过探究其动静结合、柔壮相协、远近兼容的声音书写策略,笔者发现,当声音融入特定环境与诗人的创作时,其不仅可以发挥造景功能,传达诗人特定的情感,还可以拓展诗歌的意境。

2025 年 03 期 v.38 ;
[下载次数: 9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区域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

“时间银行”助推民族地区社区居家养老的实践探析——以南宁市为例

古奇奇;

在不断迈向深度老龄社会的背景下,我国民族地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亟须注入新的活力,而“时间银行”作为当前我国倡导的用来弥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缺陷的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其在民族地区的相关实践尚处于探索之中。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实践,笔者发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现实基础、发展历程、服务类型及其特征与困境等综合因素为“时间银行”的孕育提供了优势条件和发展基础。立足于此,南宁市“时间银行”通过多元主体参与、时间积分激励、智慧平台监管等运行机制,不断从制度、文化、组织等路径嵌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并通过推动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养老体系的合理布局,形成互助养老的运行机制以及增强养老主体的资本赋能来助推民族地区社区居家养老的高质量发展。

2025 年 03 期 v.38 ;
[下载次数: 9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 2 .... 下一页 尾页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