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引排行
中国的神话历史——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
叶舒宪;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城市农民工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周大鸣,秦红增文章分析了研究城市农民工的原因、内容及其局限性 ,回顾和反思了二十年来城市农民工的研究情况。一般说来 ,对农民工群体的学术研究 ,长时间以来显示了人们意识到农民工面临的诸多问题 ,以及人们对他们的出于人道主义的关心。然而 ,研究存在局限性 ,缺乏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性研究。而且 ,研究结果没能很好地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数感”与“数感”的习得——学习《课程标准》的一点体会
汤服成,郭海燕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感”这个概念 ,从知识观的角度来进行解释 ,数感应是一种内隐性、非结构性的程序性知识。数感对于数学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而且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地习得
文学治疗的民族志——文学功能的现代遮蔽与后现代苏醒
叶舒宪;文学为什么在所有的人类文化群体中存在?文学是怎样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的,这种功能是什么?西方现代性的知识体系虽建构出文学的独立学科,形成贵族化的文学经典尺度和以书写本文为前提的文学史观,却割裂了文学发生的文化语境,遮蔽了审视问题的原生态文学视野。因此,当今的文艺学理论虽讲文学的认识作用和审美作用,却忽略了文学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包括治病和救灾在内的文化整合与治疗功能——人通过法术性的语言实践获得精神的自我救援与自我确证。文学人类学所提供的民族志材料,揭示出巫史同源和巫医不分的远古事实。其理论启示是:出自巫觋之口的祝咒招魂一类诗歌韵语,形态上属于文学,其功能却不是为了审美或欣赏,而是和萨满-巫医治疗的产物。以人类学在20世纪的萨满教研究为契机,西方知识体系内部发生的东方转向和原始转向,给文史哲专业带来一场后现代文化寻根运动:从艾利亚德、藤野岩友、张光直到格里马迪尔,完成了从屈原、耶稣到苏格拉底的巫师还原过程。并在西方文学的起点———口传歌手荷马的家乡找出希腊关键词ε′πω′δοζ"唱咒诗治病",给现代性的文学观带来巨变。从古印度《吠陀》的治病咒诗文本,到藏族《格萨尔》艺人的治疗术,再到台湾布农族的巫师文学治病案例、殷商甲骨卜辞的医疗观念、佛教六字真言的唱诵实践,文章列举出八种民族志材料,将"文学治疗"命题还原到现实生活的真实语境中,给出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呈现。回到文学艺术所由滋生的文化田野之中,重新体察文学的精神医学原理,也就重新理解了文学的"人学"实质。
基于在线直播课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杨姗姗;龙秋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方法选择,传统的现场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文章基于在线直播课,在深入剖析我国在线直播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在线直播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根据自主学习理论、远程学习圈理论、个性化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探索出英语学习氛围浓郁,能有效实现实时互动,提供学生多模态表达,延伸学生学习范围的基于在线直播课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提出模式实施的对策建议。
文化文本的N级编码论——从“大传统”到“小传统”的整体解读方略
叶舒宪;文学人类学的核心问题是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的复杂关系。本文提出的N级编码理论,兼顾无文字时代的文化大传统与有文字时代的小传统,从文化表述的讨论,引入文化编码的讨论,以鸮女神和蛙女神崇拜的图像叙事为例,将史前期的文物和图像视为一级编码,汉字为二级编码,汉字书写的早期经典为三级编码,此后的相关主题写作,直到莫言的《蛙》,统称N级编码。提示N级编码理论对于打通古今中外文学研究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如何通过新发现的大传统知识,重解小传统的文本。
开设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的构想
聂同海,温国强拓展训练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如何把这种行之有效的素质培养的方法引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意义重大而富有创造性的课题。文章以拓展训练内涵的分析为切入点,就开设拓展训练课的意义以及实施的构建作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体育界同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