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访问量
期刊简介
期刊名称: 百色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1988年
主管部门: 百色学院
主办单位: 百色学院
刊期: 双月刊
电话: 0776-2848267
Email: bsxb@163.com
国内统一刊号(CN): CN 45-1355/Z
国际标准刊号(ISSN):ISSN 1673-8233
乡风文明建构:以天柱县潘寨的“讨老人米”为例
罗康隆;马巧;清水江流域有这样一种丧葬习俗:若有老人去世,那么上一孝家就替当事孝家去寨中的每家每户讨一斤米,当地称这种习俗为“讨老人米”。该习俗产生于拟血缘关系的文化基础之上。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物质载体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一斤米”转变至“三块钱”,但至今该习俗仍在被践行着。田野调查与分析表明,“讨老人米”作为一种文化策略,不仅促使传统村落的民众聚力完成了孝家的“大事”,还能化解村落中的各种矛盾,恢复人际关系,重塑社会秩序,有利于维持村落社会的团结与和谐。
汉民族研究评论的知识生产——以《一眼千年——〈汉民族史记〉评论集》为例
杨丽娟;周颖;探索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史研究的学术使命。《一眼千年——〈汉民族史记〉评论集》对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关联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进程。运用文本分析和知识图谱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探析学者对汉民族研究评论中蕴含的知识生产的客体和主体规律。文章通过学者评论的高频词,分析其中构建的知识生产体系涉及的主体、客体和介体。通过社会语义网络分析,可知知识客体的图谱重点是“汉从何来”“何以为汉”;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可知知识客体的创新是“以何叙汉”;通过学者自评的积极和消极情感高频词分析,可以得到知识生产的主体样本画像——“乐观精神的践行者”和“人类学中国化的推动者”。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金马碧鸡渊源考略的价值与意义——以余嘉华先生《彩云一片舞天鸡——鸡与滇文化片谈》为中心
王菊力娅;骆锦芳;金马碧鸡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神话传说,其形成与演变涉及南北文化的交融与互通,展示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交融、共同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痕迹。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实体力证,更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动诠释。
话语、实践与文化:布洛陀经诗的程式句法研究
王红;布洛陀经诗是壮族重要的经典性民间文学文本,其“造”“去问”“传”句式展现了壮族先民对民族渊源的文化记忆、民族事务的实践以及民族文化的承传,是民族生活形态以文化共建为机制所形成的艺术性迁移。故而经诗是集文学、文化、历史于一体的母体性原型文本,显现出实践性、集体性、功能性、美学性的四维共生特征。
独峒侗语语音特征及其演变
李胜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独峒镇侗语可分为四个片区,主体片区为沿河诸村。文章通过对独峒镇内各片区语音进行对比,发现独峒侗语存在阴调已分化完全、声母系统分送气与不送气音两套、清化音较多、只有a组复韵母保留长短音对立的特征,以此分析侗语在独峒镇内外的历时演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观测和推演独峒侗语语音演变。这些历时演变,在现实中有一部分被直接观察到,比如不同年龄段的发音异同和同一个语音系统内词汇的语音偏差等。通过对比,发现独峒侗语的语音演变主要表现为:清化音逐步与同部位的非清化音合并,小舌音、长短音对立现象将逐步消失,声母发音位置前移,部分声调发生合并,从而使音系整体得以简化。
水语的并列结构及其类型学意义
杨小燕;水语的并列结构可根据并列标记的有无分为有标记并列结构和无标记并列结构。并列标记nam5kam3kap7p?n4句法语义、语用和并列结构的否定表达上呈现出差异性和互补性。在线性序列上中立的并列标记在语序类型上为前置型,符合前置词的语言特点。经济性原则、语用强调、语言接触、句义表达及生命度等因素制约着并列标记的隐现。并列标记nam5伴随义动词nam5能扩展的结果。
论桂林“抗战文化城”的“移入性”繁荣问题——基于《杂志》等刊物所录状况的考证和分析
简圣宇;抗战期间,处于大后方的桂林因为接纳了大批文化界人士而被誉为“抗战文化城”。在这一时期,桂林乃至广西的文化骤然繁荣起来,但这种繁荣是一种“移入性”的文化繁荣,没能将外界力量进一步发展成内源性的文化动力。回顾昔日桂林“文化城”的辉煌,还应意识到文化的内源性动力问题。实现真正长久持续的繁荣,终究需要培育好自己的文化根脉。只有对正反两面的研究都加以推进,才能完整地还原当时桂林的真实历史状况。
论古代文体学视域下的《词苑丛谈》体制
李惠玲;奚兆譞;作为一部清康熙年间的辑录类词话,《词苑丛谈》表现出相当程度的文体学意识。围绕这种文体学意识,徐釚在该书的体例、体制上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具体表现为“以体制为先”的体例分类方式及丰富的体制范畴内涵。《词苑丛谈》的体例尤以“体制”一篇为重,主要包含体源、气体、体要、体性四个方面的内涵。同时,《词苑丛谈》体现出鲜明的辨体意识,也表现了对前代文体学著作体例的融合,以及文体学意识与词话编撰意识的通融。通过对前代文体学观念与形式的吸收,徐釚完善了辑录类词话的体制与体例,亦对清代词学专著的编撰理念与形式起到启发作用。
红军长征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
黄少波;郭雨露;李康海;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战略转移和北上抗日的重要任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第二,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三,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第四,维护少数民族利益,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第五,利用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宣传党的性质宗旨和民族政策。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实践经验,对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红色文化旅游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洮河流域为例
石瑞卿;马晓翠;红色文化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源泉。发展红色文化旅游是红色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途径。从红色文化旅游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关联来看,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实践路径。文章以洮河流域的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洮河流域红色文化旅游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如何做到“有形、有感、有效”。
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可持续性与乡民观念间的互构重塑
欧宗启;巫金凤;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可持续性问题是农产品品牌创建中的难点。解决这一难点的可靠办法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品牌化生产模式的传导机制,引领乡民更新观念,使其从自由随意的种植转变为标准化种植、从粗放的重数量转变为重质量和效益、从无市场观念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适应政府倡导的品牌化生产需要。乡民这些观念的改变,有助于保持农产品品质的稳定,促进品牌的可持续性,实现政府主导的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理想目标,这就是农产品品牌化的实现机制。在这一机制中,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乡民观念变化和品牌的可持续性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促、互构与重塑的循环关系。其中,更新乡民观念,使其适应农产品品牌化需要,无疑是这一良性循环关系中最为关键的中介环节,也是解决农产品品牌可持续性问题的一把钥匙。在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中,要将引导和促成乡民观念更新作为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
文旅融合视角下左右江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发展研究
谭治;左右江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百色、崇左、河池分布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资源,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文章基于文旅融合的视角,首先梳理左右江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其发展条件;接着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剖析左右江红色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开发与融合利用不充分、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基础设施与产品服务配套存在短板、跨区域合作机制尚未形成、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专业人才队伍缺乏、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最后,从文旅融合的视角为左右江红色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文章旨在通过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层次价值,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促进左右江片区红色文化旅游健康、持续地发展。
新文科视域下政法院校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孙永祺;郭渐强;新文科建设是开拓新时代教育发展新路径的战略举措,构建文科教育自主知识体系是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范式革新和成果转化的必然选择。新文科建设视域下,政法院校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面临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与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双重机遇与挑战。文章以国内七所“政管—立格联盟”成员高校为例,围绕人才培养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五个方面对政法院校公共管理学科综合型、交叉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构建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坚持立德树人与公共价值培育,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多元型课程设置体系,引领公共管理实践育人特色方向,完善教学综合评价治理体系,有助于凸显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开拓新文科人才培养新视野,强化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新格局,健全新文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桂西地区职前教师高阶思维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肖林;朱智慧;王芳;职前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只有具备相应的高阶思维能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桂西地区职前教师的高阶思维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桂西地区职前教师高阶思维能力处于中上水平,但存在薄弱环节;高阶思维能力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成绩排名差异;批判性思维对高阶思维能力具有关键影响。基于此,文章从强化职前教师质疑精神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推进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聚焦低年级及成绩排名较低职前教师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加强批判性思维训练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桂西地区职前教师高阶思维能力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路径研究——基于宁夏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实证研究
黄彦天;黄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化访谈结合的方式,对宁夏大学、宁夏理工学院等10所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者、授课教师及学生进行了访谈和实证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存在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课程内容中思政元素融入不足、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有短板、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探索了新时代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的路径,旨在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夯实课程内容、加强师资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和创新评价机制策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育人效果。
《百色学院学报》征稿启事
<正>一、征稿栏目文学人类学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民族语言文化研究、区域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红色基因传承与发展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文学艺术研究等。二、来稿须知 1.基本要求: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正确,观点明确、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论证合理、语言通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8000~15000字为宜。作者须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严禁抄袭、剽窃、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
中国的神话历史——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
叶舒宪;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城市农民工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周大鸣,秦红增文章分析了研究城市农民工的原因、内容及其局限性 ,回顾和反思了二十年来城市农民工的研究情况。一般说来 ,对农民工群体的学术研究 ,长时间以来显示了人们意识到农民工面临的诸多问题 ,以及人们对他们的出于人道主义的关心。然而 ,研究存在局限性 ,缺乏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性研究。而且 ,研究结果没能很好地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数感”与“数感”的习得——学习《课程标准》的一点体会
汤服成,郭海燕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感”这个概念 ,从知识观的角度来进行解释 ,数感应是一种内隐性、非结构性的程序性知识。数感对于数学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而且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地习得
中国的神话历史——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
叶舒宪;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草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
隆金桥;周秀龙;黄阿琨;文章以草酸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为例,探讨了酸酐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酸酐物质的量比为1∶3,草酸用量为0.5克,反应时间为50 min,反应温度为80℃时,纯化后阿司匹林收率达91.5%,产品纯度好,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论古诗词中“酒”意象的审美内涵及象征意义
张国荣“酒”是我国古代诗人(词人 )特别喜爱、钟情的一个传统的审美意象。第一次有意识地赋予“酒”意象独特审美内涵的是魏晋时期的诗人。自此 ,我国古代的“酒诗”便以其特有的风貌影响着后世的诗词创作。到了唐宋时期 ,不少诗人 (词人 )借鉴、扬弃了前人的诗酒流韵 ,又赋予“酒”意象独特的象征意义 ,从而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酒诗词”的骨力和风韵 ,使之在我国古代诗 (词 )坛上流溢出醉人的馨香 ,倍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泰两国饮食文化的差异与联系
李碧;饮食文化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了解各国饮食文化差异有利于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文章从饮食结构、烹饪方式、用餐方式和餐桌礼仪方面,比较分析中泰两国饮食文化差异,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促使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理解和谦让,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发生冲突与障碍。
最新动态
《百色学院学报》2025年重点选题
我校学报“影响力指数CI值”排广西同类高校学报首位
学报编辑部派员参加2024年对外出版选题策划能力提升培训班
学报编辑部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工作布置和意识形态工作会议
党委宣传部专项检查学报意识形态工作 聚焦规范与提升
孙鲁毅讲授专题党课: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
我校学报编辑在广西科技期刊首届编辑大赛中喜获佳绩
学报编辑部参加广西高校学报2024年学术研讨会和编辑培训班暨广西高校学报评优表彰大会
学报编辑部参加科研与发展规划党支部“担当教育新使命 奋进强国新征程”主题微党课学习
学报编辑部参加科研与发展规划党支部集中学习
学报编辑部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工作布置和意识形态工作会议
学报编辑部参加“担当教育新使命 奋进强国新征程”主题微党课(第二讲)学习
学报编辑部参加“担当教育新使命 奋进强国新征程”主题微党课(第一讲)学习
学报编辑部参加党支部第19、20、21次“第一议题”专题学习
学报编辑部参加党支部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报编辑部召开期末工作布置暨意识形态工作会议
学报编辑部参加党纪学习教育第五次集中学习
学报编辑部参加党纪学习教育第四次集中学习
学报编辑部全体党员参加廉政教育学习活动
学报编辑部受邀参加广西民族大学“广西非遗品牌塑造与 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研究”研讨会
学报编辑部派员参加2024年全区期刊出版单位编辑业务培训班
学报编辑部派员参加广西高校学报学术研讨会和编辑培训班暨2023年广西高校学报评优表彰大会
学报编辑部召开理论学习和部门工作会议
学报编辑部召开理论学习和部门工作会议
学报编辑部派员参加2023年广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培训班
吕嵩崧一行到学报编辑部开展调研指导工作
学报编辑部派员参加2023年全区期刊出版单位编辑业务培训班
学报编辑部组织观看教师节表彰大会暨师德论坛直播
学报编辑部召开开学工作会议
学报编辑部开展专题理论学习会